低钠血症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3.5万次浏览

刘爱华 主任医师

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低钠血症可能由水分摄入过多、利尿剂使用、肾上腺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嗜睡、抽搐甚至昏迷等危害。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毫摩尔每升的一种电解质紊乱状态。

1、水分摄入过多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静脉输液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这种情况常见于马拉松运动员过量补水或精神疾病患者强迫性饮水。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症状,限制液体摄入后通常可自行恢复。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渗盐水纠正。

2、利尿剂使用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可能通过增加钠排泄引发低钠血症。这类药物常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治疗,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口渴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必要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氯化钠缓释片。

3、肾上腺功能减退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能导致醛固酮分泌不足,引发肾性失钠。患者常伴有皮肤色素沉着、低血压等症状,需长期使用醋酸可的松片和氟氢可的松片进行替代治疗。急性肾上腺危象时需静脉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4、抗利尿激素异常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常见于肺部感染、脑部疾病或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尿液渗透压异常升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治疗需限制水分摄入,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托伐普坦片等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5、慢性肾病

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钠重吸收障碍。这类患者多伴有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饮食中钠和水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通过血液透析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配合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

预防低钠血症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低盐饮食或过量饮水。高温作业者及运动员应注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服用利尿剂或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钠代谢的药物时,应定期检测血钠水平。出现持续恶心、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充高盐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慢性病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电解质,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膳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