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折后腿部麻木可能由神经压迫、局部水肿、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或石膏固定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修复治疗、消肿处理、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治疗或调整固定方式等方式缓解。
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尤其是坐骨神经或腓总神经。表现为麻木感从骨折部位向远端放射,可能伴随针刺感或肌力下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压迫位置,轻度压迫可通过牵引复位解除,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神经。常用营养神经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骨折后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可能压迫微循环和神经末梢。表现为骨折周围皮肤紧绷发亮,按压有凹陷,麻木感呈弥漫性分布。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配合冰敷,后期可用甘露醇注射液或七叶皂苷钠片消肿,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骨折碎片可能刺破伴行血管,导致肢体远端血供不足。表现为患肢皮温降低伴苍白,麻木感进行性加重。需紧急处理血管损伤,轻微痉挛可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微循环,严重断裂需血管吻合术。
骨折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表现为麻木感伴随持续胀痛,皮肤发红发热。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地奥司明片减轻炎症渗出。
石膏或支具过紧可能直接压迫神经血管束。表现为固定物边缘皮肤出现条索状麻木带,解除压迫后缓解。需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更换为高分子夹板等透气材料,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
骨折后需定期观察肢体感觉变化,麻木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肌力减退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每日3次每次1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如鸡蛋、瘦肉、全谷物等,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保持外固定物清洁干燥,出现异常疼痛或皮肤变色时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