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无精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输精管阻塞、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无精症是指精液中未检测到精子,通常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明确病因。
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等可能导致生精功能障碍。这类患者睾丸组织活检可能显示生精细胞发育停滞。治疗需结合遗传咨询,部分患者可通过显微取精术获取精子,配合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
腮腺炎性睾丸炎、淋球菌性附睾炎等感染可能破坏生精上皮。这类感染通常伴随睾丸肿痛、发热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治疗,慢性损伤后可能需要手术探查。
阴囊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和缺氧,可能引起进行性生精功能下降。患者常表现为阴囊坠胀感,超声检查可确诊。中度以上曲张可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部分患者精液质量可能改善。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或后天性炎症粘连会导致精子运输障碍。这类患者睾丸体积正常但精浆生化异常。可通过输精管造影确诊,部分病例适合输精管吻合术或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等激素紊乱会抑制生精过程。这类患者可能伴随性欲减退、乳房发育等症状。需检查性激素六项,使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溴隐亭片等药物调节内分泌水平。
无精症患者应避免高温环境,规律作息,保证优质蛋白和锌元素摄入。建议配偶同步检查,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治疗、手术疏通或辅助生殖技术。确诊后需定期复查精液分析和激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生育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