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熬夜会有黑眼圈主要与血液循环不良、色素沉积、皮肤变薄等因素有关。黑眼圈的形成主要有睡眠不足导致眼周微循环障碍、长期熬夜诱发黑色素生成增加、眼部皮肤结构改变使血管显现等原因。
睡眠不足时眼部血管持续收缩,局部血流速度减慢,血红蛋白氧化后形成青紫色淤积。长期熬夜会削弱血管弹性,导致红细胞渗出到皮下组织。可通过冷敷缓解血管扩张,使用含维生素K的眼霜帮助改善淤血。
熬夜会刺激促黑素细胞激素分泌,诱发酪氨酸酶活性增强,使眼周黑色素合成增加。这种褐青色黑眼圈常见于长期作息紊乱人群。含有烟酰胺或传明酸成分的护肤品可抑制色素转移,但需持续使用才能见效。
睡眠剥夺会降低胶原蛋白合成效率,导致眼下皮肤变薄透光,使皮下血管网更明显。这种情况常见于30岁以上熬夜人群。补充维生素C和弹性蛋白有助于维持皮肤厚度,必要时可通过射频治疗刺激胶原再生。
熬夜引发的氧化应激会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局部水肿。这种炎症性黑眼圈常伴随眼袋加重。含有咖啡因或七叶树提取物的眼霜能减轻血管渗出,冷敷可缓解肿胀症状。
睡眠不足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增加对尘螨、化妆品等过敏原的敏感性。反复摩擦眼周会诱发炎症后色素沉着。这种情况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改善黑眼圈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白天可适当使用含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霜预防色素加重,避免用力揉搓眼部。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和维生素B族,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更明显的黑眼圈。若调整生活方式后未改善,建议到皮肤科排查肝肾疾病、内分泌失调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