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口腔牙体疾病主要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和牙本质敏感症等。这些疾病可能由细菌感染、物理损伤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疼痛、敏感或咀嚼功能障碍。
龋病俗称蛀牙,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分解产酸导致的进行性破坏。早期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斑块,进展后形成龋洞,可能伴随冷热刺激痛。治疗需清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重度龋坏可能需要嵌体修复。日常使用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
牙髓病多由深龋发展而来,分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典型症状包括自发痛、夜间痛和放射性痛。临床常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盖髓治疗,严重者需根管治疗术配合牙胶尖充填。急性发作时可临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根尖周病是牙髓感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常出现咬合痛、牙龈肿胀,X线可见根尖阴影。治疗需通过根管疏通配合樟脑酚棉捻消毒,严重脓肿需切开引流,必要时口服甲硝唑片控制感染。
牙外伤包括冠折、根折和脱位等情况。冠折未露髓可用流动树脂修复,露髓需活髓切断术;完全脱位牙应即刻再植并固定2-3周。急诊处理可使用生理盐水保存离体牙,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可降低风险。
牙本质敏感症表现为短暂尖锐疼痛,常由牙龈退缩或釉质磨损导致牙本质暴露引起。临床采用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家庭护理推荐含钾牙膏。避免横向刷牙和酸性饮食,严重者可考虑树脂渗透或激光治疗。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避免用牙开瓶盖等硬物咬合行为。出现持续牙痛、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天然牙。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加强口腔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