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与血栓范围、治疗时机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多数患者经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但存在复发或血栓后综合征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干预效果。发病后24小时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栓完全溶解概率较高,血管再通效果较好。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同时需配合弹力袜加压治疗,促进静脉回流。若合并肺栓塞等并发症,需联合溶栓治疗,预后与栓塞范围相关。血栓后综合征是常见远期并发症,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可通过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
少数患者因抗凝不足或遗传性易栓症导致血栓复发,需长期抗凝管理。肿瘤患者、肥胖人群及长期卧床者预后较差,可能遗留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抗凝方案,避免出血风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滤器移位或血栓形成,需定期影像学评估。
建议患者治疗期间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下肢疼痛加剧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抗凝治疗通常需持续3-6个月,肿瘤相关血栓需延长至疾病活动期结束。随访时建议进行下肢静脉超声及D-二聚体检测,评估血栓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