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静脉曲张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妊娠、肥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肢血管迂曲扩张、酸胀沉重感等症状。静脉曲张可通过弹力袜压迫治疗、硬化剂注射、射频消融术等方式干预。
家族中有静脉曲张病史的人群发病概率较高,这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瓣膜结构异常有关。此类人群应避免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日常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已出现明显血管凸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静脉活性药物。
教师、护士等需长期站立职业者,因重力作用导致下肢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引发静脉曲张。建议工作时穿戴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休息时抬高下肢。伴随水肿时可遵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改善微循环。
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会松弛血管壁,约40%孕妇会出现下肢静脉曲张。产后多数可自行缓解,孕期可通过左侧卧位休息减轻压迫。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纯化马栗种子提取物颗粒,但需严格评估妊娠安全性。
体重超标会增加腹腔压力,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症状,建议通过低脂饮食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时,需警惕静脉性溃疡风险,必要时采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或原发性瓣膜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倒流,引发继发性静脉曲张。可通过血管超声评估瓣膜功能,中重度反流需考虑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术后需配合穿弹力袜3-6个月,预防复发。
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免高温泡脚或剧烈蹦跳,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骑自行车等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花青素含量高的蓝莓、紫甘蓝等食物,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若出现皮肤发硬、溃疡等改变,需立即至血管外科就诊,晚期可能需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