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听不见的三种原因

2.36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听不见可能与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种原因有关。传导性耳聋通常由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与内耳或听神经损伤相关,混合性耳聋则兼具两者特征。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干预。

1、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多因外耳道堵塞或中耳传音障碍引起。常见于耵聍栓塞、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耵聍栓塞可能导致耳闷胀感,外耳道炎常伴随红肿疼痛,中耳炎可能引发耳痛和耳鸣。生理性因素如洗澡进水或异物进入外耳道也可能暂时影响听力。治疗需清除堵塞物,如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或通过耳内镜取出异物。感染性炎症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2、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涉及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损伤。突发性耳聋可能表现为单侧听力骤降伴眩晕,老年性耳聋多为双侧渐进性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常有长期噪声暴露史。药物中毒性耳聋如链霉素使用后可能出现耳鸣。这类耳聋常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片,严重者需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突发性耳聋急性期可考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冲击治疗。

3、混合性耳聋

混合性耳聋同时存在传导和感音神经成分,常见于慢性中耳炎继发内耳损伤、耳硬化症晚期等。患者可能既有耳流脓病史,又出现高频听力下降。治疗需兼顾两方面,如控制中耳感染的同时改善内耳微循环。可联合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以及长春胺缓释胶囊改善耳蜗血供。复杂病例需耳科专科评估是否需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需避免用力掏耳或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环境噪声在60分贝以下。突发听力下降建议72小时内就诊,慢性听力减退应定期复查纯音测听。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防加重耳蜗缺血。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可能有助于保护听力,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儿童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