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过敏性紫癜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紫癜通常由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过敏性紫癜患儿需立即停止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如海鲜、鸡蛋、牛奶等常见致敏食物。家长应记录患儿饮食日记,帮助医生排查过敏原。对于花粉、尘螨等环境过敏原,需保持室内清洁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严重过敏时可考虑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
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可缓解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症状。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轻中度过敏性紫癜。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合用。
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皮肤症状或关节肿痛患儿。这类药物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快速控制血管炎症反应。短期使用需监测血压血糖,长期应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环磷酰胺注射液、硫唑嘌呤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合并严重肾脏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重患儿,可考虑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该技术通过分离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能快速改善症状但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治疗过程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医疗中心进行,可能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过敏性紫癜患儿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柔软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急性期可暂时限制高蛋白食物。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有助于血管修复。家长应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新发出血点,保证充足休息促进康复。症状加重或出现腹痛、血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