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夜间耳鸣可能与睡眠环境、精神压力、耳部疾病等因素有关。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嗡嗡声、蝉鸣声等主观听觉感受,可能由噪声暴露、耵聍栓塞、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等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引发持续性耳鸣。此类耳鸣常伴随听力下降,夜间环境安静时症状更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配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促进微循环。日常需避免佩戴耳机入睡,卧室可使用白噪音机掩盖耳鸣声。
耳道耵聍积聚可能压迫鼓膜引发耳鸣,平躺时耵聍位置改变可能加重症状。此类情况多伴随耳闷胀感,可见外耳道黄色块状物。需由医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清除,禁止自行掏耳。日常避免使用棉签清洁耳道,游泳时可佩戴防水耳塞。
内淋巴积水疾病常导致低频耳鸣,夜间卧位可能加重内耳压力。典型表现为反复眩晕伴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片调节内耳微循环,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疲劳诱发。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伴随高频耳鸣,72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期。需立即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发病后须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桥小脑角区肿瘤压迫听神经可引发单侧进行性耳鸣,早期易被忽视。典型伴随症状包括步态不稳、面部麻木,需通过MRI确诊。治疗可选择伽马刀放射外科或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需长期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夜间耳鸣患者应保持卧室环境黑暗安静,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尝试听轻音乐转移注意力,采用侧卧姿势减轻耳部压力。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若耳鸣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眩晕、听力骤降等症状,须立即至耳鼻喉科完善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未经医生评估前,禁止使用民间偏方或自行购买滴耳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