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前期不是糖尿病,但属于糖尿病发生前的关键过渡阶段。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两种类型。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的核心区别在于血糖升高程度和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尚未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胰岛功能损伤可逆。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伴随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糖尿病前期干预窗口期通常为3-5年,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约30%未干预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糖尿病,但减重5%-7%可使风险降低60%。
部分特殊人群需警惕糖尿病前期漏诊。妊娠期妇女出现妊娠糖尿病但产后未恢复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血糖波动可能更隐蔽。这类人群即使血糖值处于糖尿病前期下限,也应视为高风险群体。某些遗传综合征如Wolfram综合征患者,可能跳过糖尿病前期直接突发糖尿病。
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每3-6个月监测血糖指标,重点控制腰围和体重指数。每日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模式,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避免熬夜和持续精神紧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干预。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更准确评估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