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6期分期

4.75万次浏览

刘福强 副主任医师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眼底病变6期分期通常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分为非增殖期1-3期和增殖期4-6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主要有1期微血管瘤、2期硬性渗出合并视网膜出血、3期棉絮斑合并视网膜缺血、4期新生血管形成、5期玻璃体积血、6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1、微血管瘤

1期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期的特征性改变。微血管瘤是毛细血管壁局部膨出形成的囊样结构,眼底检查可见针尖大小的红色圆点。此期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但可能伴随轻度视力模糊。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为主,可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2、硬性渗出合并出血

2期在微血管瘤基础上出现视网膜硬性渗出和点片状出血。硬性渗出是血管渗漏的脂蛋白沉积,呈现黄色边界清晰的斑块。出血多为深层视网膜出血,呈暗红色斑点。患者可能出现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除控制原发病外,可配合激光治疗封闭渗漏血管,必要时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血管渗漏。

3、棉絮斑合并缺血

3期特征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梗死形成的棉絮斑,伴随广泛视网膜缺血。棉絮斑呈白色羽毛状病灶,是毛细血管闭塞导致轴浆流停滞的表现。缺血区域可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无灌注区。患者视力下降明显,可能出现视野缺损。治疗需结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联合使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

4、新生血管形成

4期进入增殖期,视网膜或视盘表面出现异常新生血管。这些血管结构脆弱易破裂,常因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所致。新生血管可导致反复玻璃体积血,患者突发视力骤降。紧急处理包括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必要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5、玻璃体积血

5期因新生血管破裂导致玻璃体腔积血,患者表现为突发性眼前黑影或视力丧失。积血吸收缓慢可能引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治疗需根据出血量选择观察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联合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积血吸收。反复出血者需排查视网膜缺血程度。

6、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6期是终末期改变,因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出现固定性视野缺损或完全失明。需紧急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术中可能使用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长期保持特定体位,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严格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饮食上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增加深色蔬菜摄入,补充叶黄素等视网膜保护成分。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屏气用力动作。出现突发视力变化需立即就诊眼科,晚期病变即使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也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