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胃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胃肠炎患者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急性期可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适量补充富含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腹泻或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脱水时可静脉补液,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避免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加重肠道刺激。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病毒性胃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胃肠炎多属脾胃湿热或虚寒证,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等中成药。艾灸足三里或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腹痛,中药汤剂需辨证施治。治疗期间忌食生冷,配合穴位按摩改善消化功能。
仅适用于胃肠炎合并肠穿孔、肠梗阻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如腹腔镜下肠修补术、肠造瘘术等。术后需禁食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配合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定期复查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胃肠炎恢复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餐具定期消毒。慢性胃肠炎患者需定期复查,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血便等表现,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