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怎么办怎样退烧快

2.02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调整环境温度、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小儿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但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结合其他退热措施。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应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次。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

3、使用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蚕豆病患儿禁用樟脑类退热药,哮喘儿童慎用阿司匹林。

4、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包裹过厚。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吹空调或电扇,夜间睡眠时可适当调高室温1-2摄氏度。

5、及时就医

3月龄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需立即就诊。出现抽搐、皮疹、意识模糊、颈部僵硬等症状时,家长应携带既往用药记录及时前往儿科急诊。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

家长需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发热期间给予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体温正常24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注意观察有无咳嗽、腹泻等新发症状,定期复查血象直至完全康复。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卧室可放置温湿度计实时监测环境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