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根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评估。理想状态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空腹血糖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多数患者通过饮食调整和规律运动可将空腹血糖维持在4.4-5.6mmol/L的理想范围。若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提示需要加强药物干预。餐后血糖监测能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健康人群餐后2小时血糖通常低于7.8mmol/L,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在8.0-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长期血糖控制的黄金标准,普通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年轻患者或并发症风险较低者可设定更严格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需个体化调整目标值。这类人群的低血糖风险较高,空腹血糖可放宽至5.6-8.3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标准,空腹血糖应低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需考虑年龄因素,幼儿期糖化血红蛋白可放宽至7.5-8.5%,学龄期儿童建议控制在7.5%以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精制糖和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注意足部护理和口腔卫生,每年接受眼底检查和肾功能评估。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调整降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