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蜈蚣咬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冷敷消肿、消毒处理、药物止痛、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蜈蚣咬伤通常由蜈蚣毒液刺激皮肤引起,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灼热感等症状。
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持续冲洗10-15分钟有助于稀释毒液。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毒液扩散。若伤口位于四肢,可抬高患肢减缓肿胀。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咬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感。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冲洗后使用碘伏溶液或75%酒精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应超过红肿区域2-3厘米。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可能加重感染风险。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局部可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服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时需紧急就医。儿童、孕妇或患有慢性病者被咬伤后建议尽早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使用季德胜蛇药片等解毒药物。
蜈蚣咬伤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和高帮鞋,翻动石块或朽木时使用工具,可有效预防蜈蚣咬伤。若居住环境多蜈蚣出没,可在墙角撒生石灰粉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