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液细菌高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结石清除、血糖控制、导尿管护理等方式改善。
尿路感染是尿液细菌高的常见原因,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或肾脏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伴随发热腰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细菌排出。
结石滞留可能造成尿流不畅,细菌在淤积尿液中繁殖导致感染。常见症状为侧腹部绞痛血尿,可能合并恶心呕吐。除抗感染治疗外,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术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易发生细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排尿困难会阴胀痛。治疗需联合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慢性患者应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
血糖持续升高会抑制白细胞功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但感染症状不明显的情况。除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外,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发现感染及时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破坏尿道自然防御机制,导管表面易形成生物膜滋生细菌。护理需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每日清洁尿道口,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出现感染时可选用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
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养成不憋尿习惯,女性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导尿管使用者要定期更换引流袋。出现尿液浑浊异味或腰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产生。日常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有助于抑制细菌黏附尿路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