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收缩无力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导尿治疗、神经调节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膀胱收缩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膀胱出口梗阻、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等症状。
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膀胱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排尿功能。通过重复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尿道周围的肌肉并保持数秒后放松,每日坚持可逐步恢复膀胱收缩能力。该方法适用于轻度膀胱收缩无力或产后尿失禁患者,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胆碱能药物如溴吡斯的明片可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改善排尿功能;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能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部尿道,缓解梗阻性排尿困难。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导致心律失常或低血压等副作用。
对于严重尿潴留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辅助排尿。清洁间歇性导尿需每4-6小时进行一次,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长期留置导尿管需定期更换并保持会阴清洁。导尿治疗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或术后暂时性排尿障碍患者。
骶神经调节术通过植入脉冲发生器刺激骶神经根,改善膀胱与中枢神经的信号传导。该疗法适用于对药物无效的特发性膀胱收缩无力患者,需经专业评估后实施。治疗初期可能需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膀胱颈切开术可解除膀胱出口梗阻,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导致的收缩无力;膀胱扩大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储尿功能,常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晚期患者。手术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膀胱收缩无力患者日常应避免憋尿,规律饮水但睡前限制液体摄入;可尝试按压下腹部辅助排尿,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反射。建议记录排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若出现发热、腰痛等尿路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