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腺样体肥大手术通常风险较低,但存在麻醉意外、术后出血或感染等潜在风险。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可能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表现为鼻塞、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
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常规手术方式,多数情况下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麻醉药物过敏、气道痉挛等反应,但发生率较低。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创面渗血,一般通过压迫止血或电凝处理即可控制。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手术并发症概率与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手术操作技术相关,儿童患者恢复较快,术后1-2周内症状可明显改善。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术后鼻腔粘连、咽鼓管功能障碍或腺样体残留等问题。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或急性感染期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开放性鼻音或进食不适,通常2-4周内自行缓解。手术效果与腺样体肥大程度相关,重度肥大伴长期缺氧的患儿术后需密切监测呼吸功能恢复情况。
建议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经验丰富的耳鼻喉科医生实施手术。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及过热饮食,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过敏体质患儿应远离过敏原,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