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时小便失禁怎么办

3.83万次浏览

李青 主任医师

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跳绳时小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调整运动强度、药物治疗、膀胱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跳绳时小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神经损伤、盆腔器官脱垂等因素有关。

1、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改善控尿能力。建议每天重复进行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和尿道周围的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持续训练4-6周可逐渐见效。盆底肌松弛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或跳跃时漏尿。

2、调整运动强度

减少跳绳频率和高度可降低腹腔压力对膀胱的冲击。初期可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或游泳,逐步适应后再恢复跳绳。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逼尿肌异常收缩有关,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3、药物治疗

尿路感染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异常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期间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膀胱训练

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帮助恢复膀胱正常蓄尿功能。初期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步延长至3-4小时。训练期间需记录排尿日记,观察尿失禁发作规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可能同时存在排尿困难,需结合盆底康复治疗。

5、手术治疗

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可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或膀胱颈悬吊术。手术通过植入人工吊带增强尿道支撑,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术前需完善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及碳酸饮料等利尿物质,跳绳前1小时限制饮水。穿着具有支撑功能的运动裤可提供额外压力保护。建议记录漏尿发生的具体场景和频率,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特点。长期未改善或伴随血尿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泌尿外科或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