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通常不建议摄入高蛋白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添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急性肠胃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此时胃肠消化功能较弱,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负担。
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间,胃肠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消化酶分泌减少,难以有效分解蛋白质。此时若摄入肉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可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剧腹痛,未充分消化的蛋白质在肠道发酵会导致腹胀。牛奶中的乳糖可能加重腹泻,尤其乳糖不耐受患者更应避免。部分患者对蛋白质过敏反应风险上升,可能诱发呕吐或皮疹。
症状缓解24-48小时后,可从流质饮食过渡到低渣半流质,优先选择易吸收的蛋白质来源。蒸蛋羹比煮鸡蛋更易消化,鱼肉比红肉脂肪含量低,豆腐等植物蛋白对肠道刺激较小。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单次蛋白质摄入不超过15克。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8-1克蛋白质,帮助修复受损肠黏膜。
急性肠胃炎患者应优先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待呕吐腹泻症状基本控制后再考虑蛋白质补充。若进食后出现腹痛加剧或排便次数增加,需暂停蛋白质摄入并咨询医生。恢复期可配合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过早摄入蛋白粉等浓缩蛋白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