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长期炎症导致腺体结构破坏和功能衰退的疾病,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脂血症、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低脂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30克,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避免油炸食品和全脂乳制品,采用蒸煮等烹饪方式。少量多餐可减少胰液分泌需求,缓解腹痛症状。
酒精是慢性胰腺炎明确致病因素,完全戒断可延缓病情进展。酒精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同时诱发胰管蛋白栓形成。合并酒精依赖患者需配合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戒酒硫等药物辅助。
胰酶替代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可改善脂肪泻,止痛可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合并糖尿病需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抑制胃酸分泌,间接保护胰腺功能。
对于胰管狭窄或结石患者,ERCP下胰管支架置入术能改善引流。胰管括约肌切开术适用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内镜超声引导下囊肿引流可处理假性囊肿等并发症。
胰管空肠吻合术适用于主胰管扩张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针对局部病变。手术指征包括顽固性疼痛、疑似恶变或并发症处理失败。术后需长期补充胰酶和脂溶性维生素。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胰腺功能和营养状态,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维生素D水平。日常避免暴饮暴食,烹饪使用不粘锅减少用油量。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出现持续消瘦或脂肪泻加重应及时复查腹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