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升高可通过暂停用药、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保肝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方式处理。转氨酶升高通常由药物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饮酒、合并其他肝病、个体代谢差异等原因引起。
若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需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与药物初期适应反应有关,但显著升高提示潜在肝损伤风险。停药后多数患者转氨酶可在4-6周内逐渐恢复,期间需避免使用其他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
对于转氨酶轻度升高1-3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例如将阿托伐他汀钙片从每日20mg调整为10mg,或改为隔日服药。剂量调整后需在2-4周后复查肝功能,确保转氨酶水平稳定。
对常规他汀不耐受者可换用肝毒性较小的普伐他汀钠片或瑞舒伐他汀钙片。亲水性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较少经肝脏代谢,可能降低转氨酶升高风险。严重不耐受患者可考虑非他汀类降脂药如依折麦布片。
合并明显肝损伤时需联合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或双环醇片。这些药物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酶代谢,但需注意保肝治疗不能替代他汀剂量调整,须在肝功能监测下进行。
所有服用他汀患者应在用药前检测基线肝功能,用药后4-8周复查。稳定用药者每6-12个月监测一次。监测内容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合并慢性肝病患者需增加血清胆红素和凝血功能检查。
患者日常应避免饮酒、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饮食,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合并脂肪肝者需加强运动改善代谢,服用中药如护肝宁片需告知医生。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肝功能持续异常需转诊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