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一岁幼儿未长牙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缺乏、内分泌疾病、发育迟缓或局部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检查、营养补充、疾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部分幼儿出牙时间与父母婴幼儿期相似,属正常生理性延迟。家长需观察幼儿牙龈是否饱满、有无萌出迹象,若无其他异常可继续等待。日常可用清洁纱布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度焦虑。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或钙磷代谢异常可能影响牙胚发育。这类幼儿常伴有多汗、夜惊、囟门闭合延迟等症状。家长需保证每日400单位维生素D补充,适当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垂体性侏儒症可能导致全身发育迟缓。典型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皮肤干燥、声音嘶哑等。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出现骨骼系统发育滞后,出牙时间较足月儿延迟2-3个月。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头围、胸围等生长指标,加强富含优质蛋白和锌的辅食添加,如蛋黄泥、牛肉末等。
罕见情况下可能因先天性无牙症或牙龈纤维增生导致牙齿无法萌出。需口腔科拍摄X线片确认牙胚存在与否,对牙龈增厚者可考虑行牙龈切开术,先天性无牙症则需后期进行义齿修复。
家长应每3个月记录幼儿口腔发育情况,保证每日600毫升奶制品摄入,避免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糊状食物。若18月龄仍无牙齿萌出,需进行全身系统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等重大疾病。日常可提供磨牙饼干等硬度适中的食物刺激牙床发育,注意口腔清洁以防萌出期牙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