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3.83万次浏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老年人肠梗阻常见原因主要有肠粘连、肠道肿瘤、粪石阻塞、肠扭转和腹外疝嵌顿等。肠梗阻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肠粘连

肠粘连多由腹部手术或炎症导致,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使肠管粘连成团。老年人因既往阑尾炎、胆囊炎等病史更易发生,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绞痛伴肠鸣音亢进。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时需行肠粘连松解术,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

2、肠道肿瘤

结肠癌、直肠癌等占位性病变可阻塞肠腔,老年患者常见大便习惯改变伴血便。肿瘤增长可能导致慢性不全性梗阻,CT检查可明确诊断。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晚期患者可考虑使用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化疗。

3、粪石阻塞

长期便秘或服用钙剂易形成坚硬粪块堵塞肠管,多见于长期卧床老人。表现为左下腹包块及肛门停止排气,腹部平片可见肠腔积气。可通过灌肠或手法碎石解除梗阻,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排便。

4、肠扭转

乙状结肠过长或肠系膜松弛时易发生肠管旋转,造成血运障碍。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提示绞窄性梗阻,CT显示漩涡征可确诊。需急诊手术复位,坏死肠段需切除吻合,术后可配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

5、腹外疝嵌顿

腹股沟疝或股疝脱出后无法还纳,压迫肠管引发梗阻。老年男性腹壁薄弱者高发,可见局部压痛性包块。需手法复位失败后行疝修补术,嵌顿超6小时需切除坏死肠管,术后可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肠黏膜。

老年肠梗阻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并按摩腹部,出现持续腹痛或呕吐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按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