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孩子声音嘶哑可通过减少用嗓、适量饮水、雾化治疗、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声音嘶哑通常由过度发声、咽喉炎症、声带病变、过敏反应、喉部肿瘤等原因引起。
孩子声音嘶哑时需避免大声喊叫或长时间说话。声带过度振动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建议家长引导孩子通过手势交流,必要时可短暂禁声1-2天。日常可准备温凉饮品缓解喉部干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保持喉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声带水肿。每日分次饮用40-50℃温水,总量控制在800-1000毫升。可添加少量蜂蜜增加口感,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家长需观察孩子排尿情况,避免过量饮水导致低钠血症。
对于炎症引起的声带肿胀,可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配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该方式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喉部,减轻黏膜充血。雾化前后半小时避免进食,治疗时家长需协助孩子保持坐位,确保药物有效沉积。
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配合小儿咽扁颗粒缓解症状。过敏性喉炎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用药期间家长需监测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所有药物均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声带息肉或乳头状瘤需行喉显微手术,术后需绝对禁声7-10天。先天性喉蹼等结构异常应在3岁前进行矫正,避免影响发音发育。家长需准备流质饮食,术后定期复查喉镜观察恢复情况。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冬季使用加湿器避免干燥空气刺激。饮食选择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避免坚果类零食划伤喉部。若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呼吸困难,应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注意观察孩子睡眠时是否存在喉鸣音,警惕急性喉炎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