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风湿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脏瓣膜损伤、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地高辛片等药物。青霉素V钾片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地高辛片能改善心脏功能。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副作用,需及时就医处理。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严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适用于瓣膜严重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力衰竭的情况。术前需完善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手术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但存在出血、感染、瓣膜功能障碍等风险,需密切随访。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可减轻心脏负担,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加重。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内容包括心脏大小、瓣膜功能、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出现气短加重、下肢水肿、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长期服药者需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链球菌感染,可遵医嘱定期注射苄星青霉素。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龋齿、扁桃体炎等感染灶。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明确感染源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范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出现水肿时限制在1000-1500毫升。学习自我监测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记录症状变化。家属应了解急救知识,备好常用药物,发现异常及时送医。长期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