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肠内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通常建议切除。肠息肉的处理需结合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有息肉生长速度、表面是否出血、是否存在癌变风险等。
直径5毫米以下的息肉多数为良性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癌变概率较低,可通过肠镜随访观察。这类息肉通常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无异常血管增生,建议每1-2年复查肠镜。若随访期间发现息肉增大或形态改变,则需考虑内镜下切除。
直径5-10毫米的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癌变风险,尤其表面呈分叶状、凹陷或伴有糜烂时。此类息肉在内镜检查中若发现异常血流信号或质地偏硬,建议尽早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对于广基型息肉或位于结肠弯曲部位的病灶,需评估操作难度后选择合适术式。
肠息肉切除后需保持低渣饮食3-5天,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创面出血。术后1年内应复查肠镜确认有无残留或复发,后续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日常需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补充,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