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儿童鼻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纤毛功能障碍等原因有关,可通过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抗组胺药、手术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干预。鼻息肉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
部分儿童存在家族性鼻息肉病史,可能与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相关。这类患儿通常伴有黏稠分泌物增多,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护理建议家长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帮助清洁,若确诊遗传性疾病需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管理。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充血水肿,逐渐形成息肉样改变。患儿常有黄绿色脓涕伴咳嗽,建议家长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炎症,必要时可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儿因组胺释放引起黏膜水肿,可能继发鼻息肉形成。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伴清水样涕,建议家长减少环境过敏原暴露,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抗过敏治疗。
鼻中隔偏曲或中鼻甲气化等结构问题可造成局部通气障碍,增加息肉发生概率。这类患儿常出现单侧持续性鼻塞,可通过鼻内镜确诊。轻度异常可尝试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考虑鼻内镜手术矫正。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会导致黏液清除能力下降,易引发鼻腔分泌物潴留和息肉形成。患儿多伴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确诊需行鼻黏膜活检。除常规治疗外,家长可辅助进行体位引流帮助排痰,医生可能建议长期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改善黏液性状。
儿童鼻息肉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刺激性气体。饮食上适当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萝卜、猕猴桃,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复查鼻内镜,监测息肉变化情况。若出现睡眠打鼾加重或听力下降等表现,应立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