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

2.26万次浏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主要有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多发于婴幼儿,需及时就医处理。

1、阵发性腹痛

阵发性腹痛是肠套叠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突发剧烈绞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10-20分钟反复发作。婴幼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蜷缩身体、拒食。腹痛与肠蠕动波推动套叠部前进有关,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期缩短。若未及时治疗,后期可能因肠管缺血坏死转为持续性腹痛。

2、果酱样血便

发病后6-12小时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由套叠肠管黏膜缺血坏死、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早期可能仅排出少量血丝或黏液,后期典型表现为暗红色果酱样便,带有腥臭味。部分患儿可能先出现呕吐后才有血便。血便出现提示肠黏膜已发生损伤,需紧急干预。

3、腹部包块

约80%患儿可在右上腹或中上腹触及腊肠样包块,质地稍硬,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包块位置与套叠类型有关,回盲型多见右上腹包块,回结型多见中上腹包块。检查时需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触诊,哭闹时腹肌紧张可能影响触诊。随着病情发展,包块可能沿结肠方向移动。

肠套叠属于儿科急症,若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按压腹部,及时携带患儿至医院儿科或急诊科就诊。临床常通过空气灌肠或超声检查确诊,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需手术切除。恢复期应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首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粗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排便情况及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