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可通过维持体液平衡、规律监测电解质、合理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及避免极端环境等方式预防。该障碍主要由钠、钾、钙等电解质浓度异常影响神经功能所致,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或情绪波动等症状。
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水分,高温或运动后适当增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低钠血症,同时减少高盐饮食诱发高钠血症的风险。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水量。
慢性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血电解质,腹泻、呕吐或大量出汗后需及时复查。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血钾、血钠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等电解质调节药物。
避免自行滥用泻药、利尿剂或激素类药物。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时需同步监测血糖与血钾,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期间应关注血钙变化。精神类药物如碳酸锂片需严格监测血锂浓度。
积极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易引发电解质紊乱的原发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需规范补充醋酸泼尼松片,肝硬化腹水患者限制钠摄入同时预防低钾血症。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高温作业时穿戴透气衣物并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寒冷环境中注意保暖以防脱水。高原旅行需循序渐进适应,警惕因缺氧引发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潜水等高压环境活动前评估体液状态。
预防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香蕉、菠菜、乳制品等富含钾、钙的食物。出现口渴、乏力、肌肉痉挛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重症患者可能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大量饮用纯水,建议采用口服补液盐散Ⅲ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