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肚子痛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炎、肠套叠、食物过敏、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小孩进食过多生冷、油腻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阵发性腹痛和呕吐。家长需暂停给孩子喂食2-4小时,待呕吐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避免让孩子暴饮暴食,培养定时定量进食习惯。观察孩子排便情况,若出现腹泻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会导致腹痛伴频繁呕吐,可能伴随发热、水样便。家长应给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若呕吐物带血丝或持续6小时以上无法进食,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呕吐且排出果酱样大便时,需警惕肠套叠。该病可能与肠道蠕动紊乱或病毒感染有关,典型表现为腹痛间歇期面色苍白。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带孩子急诊,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摄入牛奶、鸡蛋等致敏食物后,部分儿童会出现脐周绞痛、呕吐伴皮疹。家长需记录孩子饮食日记,发现可疑过敏原后严格规避。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笔。
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能继发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右下腹隐痛、低热和食欲减退。超声检查可见肿大淋巴结,通常采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家长应保证孩子充分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面条、蒸蛋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痛。
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呕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首选大米粥、软烂面条等低渣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腹胀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平时注意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习惯,避免进食街边不洁食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