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过敏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区别在于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过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定类型,由过敏原触发免疫反应导致,支气管哮喘则包含更广泛的非过敏因素诱发的类型。
过敏性哮喘的发作与特定过敏原暴露直接相关,常见诱因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水平通常升高,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多呈阳性。典型表现为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喘息、胸闷,常伴有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等特应性疾病。治疗需避免过敏原接触,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严重时需应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进行靶向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过敏因素外,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是核心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夜间及晨起症状加重。肺功能检查显示可变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长期控制需规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急性发作时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与胃食管反流、鼻窦炎等共病相关。
两类哮喘均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定期监测肺功能,避免吸烟及空气污染刺激。过敏性哮喘患者应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护,支气管哮喘患者需注意识别个性化诱因。所有哮喘患者均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出现症状加重或控制不佳时需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