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中耳炎引起头痛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镇痛药物、鼓膜穿刺、热敷护理、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免疫低下、耳部外伤等因素引起。
细菌感染是中耳炎常见病因,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抗生素能抑制病原菌繁殖,减轻中耳黏膜充血肿胀,从而缓解头痛。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胃肠道反应。
头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痛觉敏感性,但需避免与抗凝药联用。若头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呕吐需及时复诊。
对于鼓室积液严重者,耳鼻喉科医生可能建议行鼓膜穿刺术。该操作可引流中耳腔脓液,快速降低鼓室压力,缓解因压力变化导致的放射性头痛。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1-2周。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患侧耳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对早期轻度头痛有缓解作用。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破损者禁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时,可能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手术可清除病灶,重建听力传导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因炎症扩散引起的顽固性头痛。术后需定期换药并监测听力。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或潜水,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出现高热不退、颈部僵硬或意识改变,需警惕颅内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预防感冒,避免二手烟暴露,儿童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