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狂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狂躁症的症状主要有情绪异常、认知障碍、行为异常、躯体症状、社交功能受损等。
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情绪高涨或易激惹,表现为过度兴奋、愉悦感增强或无故发怒。这种情绪变化通常与实际情况不符,可能伴随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夸大妄想。情绪波动具有持续性,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
患者思维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言语增多、语速急促、话题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常伴随主观体验的思维奔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判断力下降,做出冒险或冲动的决定,如过度消费或轻率的商业投资。
活动量明显增加,表现为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不停忙碌但效率低下。可能参与高风险行为如飙车、滥用药物或随意发生性行为。部分患者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常见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或早醒,食欲可能增加或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心悸、出汗增多。由于活动过度消耗,后期可能出现体力透支、体重下降等躯体消耗表现。
由于情绪和行为异常,患者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或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可能出现旷工、旷课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因异常行为触犯法律或社会规范。
狂躁症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家属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患者情绪。保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有助于症状缓解。定期复诊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是管理症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