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大人磨牙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牙齿咬合异常、睡眠障碍、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磨牙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无意识的牙齿摩擦或紧咬,长期可能导致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
部分磨牙症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调控异常有关。这类患者通常从小就有磨牙习惯,建议家长早期发现后及时干预,可通过佩戴定制牙垫减少牙齿磨损,必要时需神经内科会诊评估。
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会显著增加夜间磨牙概率,这与大脑边缘系统过度激活相关。患者常伴随头痛、颈肩酸痛等躯体症状,可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缓解压力,严重时需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错颌畸形、缺牙或不良修复体会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引发代偿性磨牙。这类患者需口腔科进行咬合调整,如正畸治疗、修复缺失牙,配合使用硅胶咬合垫减少牙齿损耗,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因缺氧易触发磨牙反射,多伴随打鼾、日间嗜睡。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原发病,短期可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如盐酸舍曲林片,或中枢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片可能引起药物性磨牙。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肌松药如盐酸乙哌立松片。
日常应避免咀嚼硬物减轻颞下颌关节负担,睡前2小时禁食刺激性食物,通过热敷咀嚼肌缓解紧张。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重度牙齿磨损者需及时进行咬合重建。若磨牙伴随晨起头痛、耳鸣等症状,需尽早就诊排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