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会引起狂躁症吗

7934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喝酒可能会引起狂躁症,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或存在酒精依赖的情况下。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易怒、行为失控等类似狂躁症的表现。狂躁症通常与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相关,而酒精可能诱发或加重这类症状。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特别是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统。短期饮酒可能让人感到兴奋、话多、精力充沛,这些表现与轻躁狂症状相似。长期饮酒则可能导致脑功能损伤,出现持续的情绪高涨、睡眠需求减少、冲动行为等典型狂躁症状。有研究显示,酒精滥用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部分人群对酒精特别敏感,少量饮酒就可能诱发明显的情绪和行为改变。这类人群往往存在潜在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或遗传易感性。酒精可能成为触发因素,导致原本处于潜伏期的精神疾病显现出来。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更需警惕饮酒风险,因为酒精可能加速疾病进展或干扰药物治疗效果。

建议减少酒精摄入,尤其是已经出现情绪问题的人群。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若饮酒后频繁出现异常兴奋、易怒、睡眠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会通过详细评估确定症状是否与酒精相关,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于确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严格戒酒是治疗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