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结石可能由胃内食物积聚、胃酸分泌异常、胃动力障碍、药物因素、胃部手术史等原因引起。胃结石是胃内形成的固体团块,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长期进食高纤维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胃内物质积聚。柿子、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与胃酸结合易形成凝块。未充分咀嚼的食物残渣也可能成为结石核心。这种情况通常伴随餐后饱胀感,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帮助溶解结石。
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食物消化过程。胃酸过多时易与特定成分结合形成沉淀,胃酸不足则导致食物滞留。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伴有反酸烧心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可能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
胃蠕动功能减弱会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糖尿病胃轻瘫、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胃排空能力。患者常有早饱、嗳气等表现。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分散片可能被用于改善症状,但需配合结石溶解治疗。
长期服用含钙、铝的抗酸剂可能增加结石风险。某些抗生素、铁剂也可能在胃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这类结石多呈灰白色,X线检查可见显影。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溶石药物。
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改变胃内环境,影响食物排空。吻合口狭窄会导致食物滞留,增加结石形成概率。这类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饮食应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严重时需内镜下碎石。
预防胃结石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空腹进食柿子、山楂等易结块食物。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每日保持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既往有胃部疾病者应定期复查,出现持续上腹不适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必要时可暂时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