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近视治疗除佩戴框架眼镜外,还可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激光手术、晶体植入术、视觉训练等方式干预。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角膜曲率异常、眼轴过长等原因引起。
角膜塑形镜为夜间佩戴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形态延缓近视进展。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度数100-600度的患者,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验配。可能出现角膜上皮损伤、干眼等不良反应,需定期复查角膜状况。
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抑制眼轴增长,延缓儿童近视发展速度。需连续使用1-2年,可能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配合户外活动,避免强光刺激,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或飞秒激光手术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患者,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需避免揉眼并严格使用人工泪液。高度近视或角膜薄者可能需选择其他术式。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超高度近视或角膜条件不足者,将定制晶体植入眼内前房。术后需预防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避免剧烈运动撞击眼部,定期检查拱高和内皮细胞计数。
通过调节灵敏度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等非手术方式改善视疲劳。需在视光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反转拍、聚散球等工具,每日训练15-20分钟。对假性近视或调节功能异常者效果较明显。
建议每日保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每40分钟远眺5分钟。定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高度近视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每半年检查眼底排除视网膜病变风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