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会引发哪八大病

2.36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可能增加多种躯体疾病的发病风险,常见关联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胃肠功能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睡眠障碍等。抑郁症与这些疾病可能存在双向影响关系,需通过综合干预改善整体健康。

1、心血管疾病

长期抑郁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抑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概率显著增高,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有关。临床常见抑郁与高血压共病,需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血管风险管理。

2、糖尿病

抑郁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皮质醇分泌异常,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抑郁患者往往伴有糖代谢调节障碍,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常人明显增加。抑郁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饮食管理,形成血糖控制不良的恶性循环。

3、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被认为是痴呆的前驱症状之一,持续抑郁可能加速脑萎缩和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状态下β-淀粉样蛋白沉积增加,海马体体积缩小,这些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高度重合。中年期抑郁病史可使老年痴呆发病风险增加。

4、骨质疏松

慢性抑郁导致骨代谢异常,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同时促进破骨细胞作用。抑郁患者骨密度下降速度较快,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抗抑郁药物中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进一步影响骨代谢。

5、胃肠功能紊乱

脑肠轴功能失调是抑郁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抑郁患者常见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形成双向调节环路。

6、自身免疫性疾病

抑郁状态下的免疫调节异常可能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既参与抑郁发病机制,也是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介质。这类共病患者需要身心同治。

7、慢性疼痛综合征

抑郁与纤维肌痛、慢性腰背痛等存在神经生物学重叠,均涉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低下。抑郁会降低疼痛阈值,延长疼痛持续时间,而慢性疼痛又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形成难以打破的疼痛-抑郁循环。

8、睡眠障碍

超过80%的抑郁患者伴有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等。长期睡眠剥夺会加重抑郁症状,影响神经可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抑郁的共病率较高,两者都可能与昼夜节律调节异常有关。

抑郁症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摄入。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对共病早发现早干预。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属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对患者过度保护或指责。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明显躯体不适时,需及时到精神科或对应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