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失眠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光照治疗、运动干预、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抑郁症失眠通常与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昼夜节律紊乱、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相关。
认知行为疗法是抑郁症失眠的首选心理干预方式,通过纠正消极思维模式改善睡眠质量。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减少卧床觉醒时间。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家庭治疗能改善支持系统。心理治疗需每周进行1-2次,持续8-12周可见效。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帕罗西汀片可改善抑郁和失眠症状。镇静类抗抑郁药米氮平片具有促眠作用,适用于入睡困难型失眠。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片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仅建议短期使用。所有药物均需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早晨使用10000勒克斯光照箱照射30分钟,可调节褪黑素分泌节律。光照治疗对季节性抑郁伴失眠效果显著,需持续2-4周。治疗期间需保持眼睛睁开但不直视光源。光照治疗可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睡眠质量。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下午4-7点,避免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瑜伽和太极等身心运动可降低觉醒度。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配合睡眠日记监测效果。
晚餐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有助于合成5-羟色胺。睡前1小时饮用温牛奶可促进褪黑素分泌。避免午后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限制晚餐油腻食物摄入量,睡前2小时禁食。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制剂改善神经功能。
抑郁症失眠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建立生物钟。卧室环境应保持黑暗、安静,温度控制在18-22℃。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进行冥想或呼吸放松训练。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念头,须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治疗期间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