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有哪些

3.11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新生儿出血症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主要有脐带残端、消化道、皮肤黏膜、颅内以及肾上腺。新生儿出血症通常与维生素K缺乏有关,可能表现为呕血、便血、皮肤瘀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脐带残端

脐带残端出血是新生儿出血症的典型表现之一。由于脐带结扎后局部血管未完全闭合,或护理不当导致结扎线松动,可能出现渗血或活动性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纱布沾染血渍,大量出血可能浸透衣物。需重新消毒并加压包扎,严重时需缝合止血。维生素K缺乏会加重凝血功能障碍,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注射液。

2、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呕出物呈咖啡渣样,便血可为鲜红色或柏油样便。可能与胃黏膜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关,伴随喂养困难、腹胀等症状。需禁食并胃肠减压,使用凝血酶冻干粉、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等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治疗。

3、皮肤黏膜

皮肤黏膜出血多见于注射穿刺部位、受压处或摩擦部位,表现为针尖样出血点、瘀斑或血肿。与血小板减少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相关,可能伴随鼻腔、牙龈渗血。需避免磕碰,局部冷敷,监测血小板计数,严重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4、颅内

颅内出血是严重并发症,多见于早产儿,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等。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较常见,需通过头颅B超或CT确诊。治疗包括控制惊厥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降低颅压的甘露醇注射液,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5、肾上腺

肾上腺出血相对少见,多因产伤或凝血障碍导致,表现为皮肤苍白、低血压、腹侧包块等。超声检查可见肾上腺区不均质回声,严重时引发肾上腺危象。需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维持血压,输血纠正贫血,必要时手术切除血肿。

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脐部、皮肤及排泄物情况,发现出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增加绿叶蔬菜摄入,配方奶喂养需确保足量维生素K补充。避免过度摇晃或剧烈搬动患儿,所有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院后注意观察有无迟发性出血表现,如异常哭闹、拒奶等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