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喉鸣可能由喉软骨发育不全、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喘鸣、呼吸道感染、喉部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位调整、喂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新生儿喉部软骨未完全成熟可能导致喉鸣,通常表现为吸气时高调鸣音,尤其在仰卧位时加重。这种情况多伴随轻微呛奶,随着月龄增长多数在6-12个月自行缓解。家长需保持婴儿侧卧位睡眠,哺乳时采用45度角倾斜姿势。若合并喂养困难,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碳酸钙颗粒补充钙质促进软骨发育。
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可引起喉鸣,常伴随吐奶、进食后哭闹。可能与贲门括约肌功能未完善有关,表现为进食后喉部发出湿性呼噜声。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20分钟,医生可能开具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黏膜或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溶液促进胃肠蠕动。
喉部结构异常如喉软化症会导致持续性喉鸣,典型表现为吸气时喉部塌陷产生的振动声,哭闹或兴奋时加重。轻度病例可通过调整睡姿缓解,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减轻水肿,极少数需喉成形术矫正。
病毒性喉炎或支气管炎可能引发喉鸣伴咳嗽发热,喉部黏膜肿胀导致气道狭窄。这类患儿需保持环境湿度,医生可能开具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或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面色变化。
罕见病例可能涉及声带麻痹、喉蹼等解剖异常,喉鸣呈持续性且常伴声音嘶哑。需通过喉镜确诊,部分病例需要喉显微手术矫正。术后可能短期使用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预防粘连,家长需注意术后喂养流速控制。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烟雾粉尘刺激。喂养时注意奶嘴孔大小合适,喂食后拍嗝并观察呼吸状态。若喉鸣伴随呼吸费力、口唇发绀或喂养量下降,应立即就医评估。定期儿保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避免包裹过紧限制胸廓活动。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适当增加维生素D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