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脚发紫可能由生理性末梢循环不良、寒冷刺激、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观察、吸氧治疗、药物干预、手术矫正等方式处理。
新生儿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液容易淤积在肢体末端。表现为手脚轻微发紫但无其他异常,皮肤温度正常。建议家长加强保暖,用预热的包被包裹四肢,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通常1-2小时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治疗,定期监测皮肤颜色变化即可。
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足部因血供不足出现青紫。可能伴随皮肤冰凉、肢体活动减少。家长需立即将室温维持在24-26℃,使用婴儿电热毯或暖水袋时注意隔层衣物避免烫伤。若30分钟内未改善或出现寒战,需就医排除病理因素。
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心脏畸形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表现为持续性紫绀伴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心脏超声可确诊,轻症可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等手术治疗。此类患儿家长需特别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
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发低氧血症,除足部发紫外还可见鼻翼扇动、呻吟样呼吸。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配合注射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替代治疗,同时持续监测血氧。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袋鼠式护理促进恢复。
母体妊娠期糖尿病或胎盘输血异常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表现为全身性紫绀伴嗜睡。经皮血氧检测显示氧饱和度正常但静脉血呈暗红色,确诊后需进行部分换血治疗,必要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家长需观察有无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出现脚发紫时家长应首先检查环境温度,适当保暖后若未缓解或伴随呼吸异常、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包裹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喂养时观察口周是否出现青紫。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先天性心脏病史的患儿需完善心脏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