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肝癌的靶向药主要有索拉非尼片、仑伐替尼胶囊、瑞戈非尼片、阿帕替尼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治疗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
索拉非尼片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该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压及皮肤状况。
仑伐替尼胶囊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与索拉非尼相比,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蛋白尿、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葡萄柚。
瑞戈非尼片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肝细胞癌患者。该药物具有更广泛的激酶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用药前需评估肝功能状态,治疗期间需警惕出血风险。
阿帕替尼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二线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发挥抗肿瘤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和乏力。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通过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增加出血、血栓形成和胃肠道穿孔风险,用药前需排除近期手术史。治疗期间需监测尿蛋白和血压变化。
肝癌靶向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碰撞类活动以防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疗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缓解靶向药物相关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