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肤晒伤红肿痒可通过冷敷、保湿修复、药物缓解、避免刺激、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皮肤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表现为红肿、灼热、瘙痒等症状。
晒伤后立即用冷毛巾或纱布包裹冰块敷于患处10-15分钟,重复进行可缓解灼热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避免直接冰敷导致冻伤,冷敷后轻轻拍干水分。若晒伤面积较大,可用冷水淋浴,水温控制在20-25摄氏度。
冷敷后涂抹含芦荟凝胶、维生素E乳等成分的保湿产品。芦荟具有抗炎和促进皮肤修复作用,维生素E能帮助修复受损细胞。选择无酒精、无香精的舒缓型护肤品,每日涂抹3-5次。晒伤后3天内避免使用含果酸、水杨酸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炉甘石洗剂能收敛止痒,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局部炎症反应,氯雷他定片可缓解过敏症状。使用药物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抓挠导致感染。
晒伤后需严格防晒,选择物理防晒方式如遮阳伞、长袖衣物。避免使用热水清洗、用力摩擦或化妆。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环境通风凉爽。恢复期间禁止游泳、泡温泉或进行剧烈运动。
若出现水疱破溃、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大面积严重晒伤可能引发脱水或感染,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软膏、口服消炎药等治疗。儿童、老年人或免疫低下者晒伤后建议尽早医疗干预。
皮肤晒伤后需多饮水补充体液,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及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恢复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选择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户外活动尽量避开10-16点紫外线强烈时段,长期户外工作者需穿戴防晒衣帽。晒伤完全恢复前禁止再次暴晒,防止色素沉着或皮肤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