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吸氧后血气分析主要通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综合判断机体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主要观察指标有氧分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氧化碳分压是否异常升高、血氧饱和度是否稳定在合理范围。
氧分压是评估吸氧效果的核心指标,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应维持在60-100毫米汞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适当降低标准。若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提示氧合不足,可能需调整氧流量或改用无创通气。二氧化碳分压反映通气功能,正常值为35-45毫米汞柱。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吸氧后二氧化碳分压超过50毫米汞柱,需警惕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血氧饱和度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较为便捷,吸氧状态下应保持在90%-95%,但需注意末梢循环不良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酸碱平衡指标中,pH值低于7.35提示酸中毒,需结合碳酸氢根和碱剩余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因素。阴离子间隙有助于鉴别代谢性酸中毒类型,正常值为8-16毫摩尔每升。
进行血气分析时需标注患者吸氧浓度,不同氧浓度下氧分压的临床意义存在差异。采血操作要规范避免空气混入,标本需立即送检。长期氧疗患者应定期复查血气,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电解质紊乱者需同步检测钾、钠、氯等指标。对于存在呼吸衰竭风险的患者,动态血气监测比单次检测更具临床价值。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解读血气分析报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评估。吸氧期间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复查血气。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居家氧疗时,可配备便携式血氧仪进行日常监测,但不宜完全替代血气分析。保持呼吸道通畅、规范使用氧疗设备、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等措施有助于维持血气指标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