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心慌是怎么回事

7934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拔罐后心慌可能与操作不当、体质敏感、低血糖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操作方式、补充能量、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操作不当

拔罐时负压过大或留罐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刺激过强,通过神经反射引发心悸。表现为拔罐部位疼痛伴随心慌,停止操作后症状逐渐缓解。需选择专业机构,避免同一部位重复进行拔罐。

2、体质敏感

部分人群对疼痛或负压刺激敏感,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常见于初次拔罐者,伴随出汗、手抖等症状。建议提前告知操作者自身耐受情况,采用短时间低负压方式适应。

3、低血糖反应

空腹状态下拔罐可能诱发应激性低血糖,出现心慌、头晕、乏力等表现。与拔罐促进血液循环消耗血糖有关。操作前1小时应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症状出现时可口服葡萄糖溶液缓解。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焦虑或失眠人群拔罐时可能诱发自主神经失调,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与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调节神经功能,配合放松呼吸训练。

5、心血管基础疾病

潜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患者拔罐时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表现为心慌伴随胸痛、气短。需立即停止操作并监测心率,必要时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或硝酸甘油片改善心肌供血。

拔罐后出现持续心慌应平卧休息,避免突然起身。保持环境通风,饮用温糖水补充能量。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沐浴。若伴随意识模糊、胸痛不止需紧急就医。日常注意控制单次拔罐时间在10分钟以内,治疗间隔不少于3天。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罐前需经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