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4.39万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可艾灸天突穴、列缺穴、照海穴、太溪穴、鱼际穴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滋阴润肺、缓解咽干咽痒等症状,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操作。

一、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属任脉穴位。艾灸该穴位可宣通肺气、利咽止咳,对阴虚肺燥引起的咽喉干痛、声音嘶哑有缓解作用。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建议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0-15分钟。配合少商穴点刺放血可增强疗效。

二、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属手太阴肺经穴位。艾灸此穴能宣肺解表、通调任脉,改善阴虚肺燥导致的咽喉异物感、干咳无痰等症状。可与照海穴配伍使用,形成上下呼应。阴虚火旺者宜采用雀啄灸法。

三、照海穴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穴位。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艾灸能滋阴清热、利咽安神,针对阴虚肺燥型咽炎的夜间症状加重特点尤为适用。建议睡前艾灸,配合涌泉穴效果更佳。

四、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足少阴肾经原穴。艾灸此穴可补肾滋阴、引火归元,从根本上改善阴虚体质。对于长期咽干、饮水不解渴的症状有明显调节作用。阴虚严重者可配合复溜穴同灸。

五、鱼际穴

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属手太阴肺经荥穴。艾灸该穴位能清肺泻火、利咽止痛,特别适合阴虚肺燥伴有灼热感的咽炎患者。可配合少商穴按摩增强效果。体质虚弱者应采用回旋灸法控制灸量。

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银耳、百合、梨等滋阴润燥食材。保持环境湿度,减少用嗓过度。艾灸治疗需坚持1-2个月,每周3-4次为宜。若出现口干加重或上火症状应及时调整灸疗方案,必要时配合中药汤剂调理。咽喉持续不适建议到正规中医院进行综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