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一岁宝宝出现斜颈通常能恢复,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少数需手术干预。斜颈可能与先天性肌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等因素有关,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婴幼儿斜颈的常见原因,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部向患侧倾斜。早期可通过物理治疗如手法牵拉、热敷促进肌肉松弛,配合体位矫正训练,90%的患儿在1-2岁前可恢复正常。家长需每日帮助宝宝进行颈部被动活动,哺乳时交替更换左右侧抱姿,睡眠时用毛巾卷固定头部中立位。若保守治疗无效且肌肉纤维化严重,可能需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配合支具固定。
姿势性斜颈多与胎儿期宫内体位或出生后习惯性偏头有关,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但无明确包块。这类情况通过调整抱姿、避免单侧喂奶和睡姿,辅以轻柔按摩即可逐渐纠正。少数患儿可能合并颈椎发育异常或神经系统疾病,需通过超声、X线等检查确诊。若发现颈椎半脱位需进行牵引治疗,神经损伤则需康复训练。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宝宝颈部活动度,避免长时间使用婴儿车或安全座椅。日常可引导宝宝多向患侧转头追视玩具,哺乳时用手轻推下巴向对侧。若6个月内未见改善或出现面部不对称,需复查超声评估肌肉状态。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避免颈部突然扭转动作。